微信公众号:yudaey
可直接扫描右侧二维码

永定土樓南溪土樓群(振福樓)景區各景點詳談
振福樓(南溪景區)門票價格為50元/人.次;主要景點:振福樓、衍香樓和環極樓。
湖坑南溪土樓群綿延十幾裏,是永定土樓的代表之一,沿途建有衍香樓、實佳、南溪三個土樓觀景台,從高處望下,涓涓南溪,穿過悠長峽穀。峽穀間100多座圓的、方的、八角的、六角的、三角的、D形的土樓,或大或小,或高或低,或聚或散,似帶狀蜿蜒鋪就,起伏連綿,南溪由此博得“士樓溝”美譽。
振福樓外景
振福樓 圓形土樓,蘇氏民居,建於民國二年(西元1913年),坐北朝南,占地約4000平方米米。兩環,外環高3層,直徑 42.5米,按八卦格局建造,有3廳96間,有3個大門、2道樓梯,一、二層不開窗,內通廊式平面。內環單層,磚木結構,中為天井。樓內有眾多名人題刻,楹聯。外大門、石砌圍牆圍合門坪,形成了一個大院落,院落前向西側磚木結構建築為當年條絲煙作坊管理人員住房。西側高2層,土木結構的條絲煙作坊毀於20世紀30年代。懸山頂,抬梁、穿鬥混合式構架。
振福樓門坪
振福樓內景
振福樓一角
振福樓中門
衍香樓
衍香樓是一座圓形土樓,坐落在新南村,建於1880年,蘇氏民居,創建人是蘇穀春。蘇谷青春少年時期家境清貧,中年後在家鄉以及上海等地經營條絲煙生意,生意興隆,於是建了這座樓。衍香樓坐東北朝西南,占地約4300平方米,主體直徑40米,底牆厚1.5米,頂牆厚0.7米,牆高14.5米。全樓有1個大門,2口水井,3個廳堂,4副樓梯,每層34間,內通廊式,4層共136間。底層樓梯旁分佈有4個衛生間,廳邊6個洗浴間。一層為各家廚房餐廳,二層為糧倉,三四層為臥室。大門釘有鋼板,門內的頂端設有滅火的水喉水箱,過去曾有匪賊行劫,想縱火燒門,均不能得逞。樓西側和後側建有高2層的學堂、娛樂室。懸山頂,抬梁、穿鬥混合式架構。
環極樓
環極樓坐落于南中村。創建人是蘇蔔臣,於清康熙癸酉年(1693年)建成這座土木結構、規模宏大、氣勢壯觀的大圓寨。全樓四層,高約20米,樓的直徑43.20米,周長130米,底層牆厚1.70米,牆頂0.9米;第一層32間(作廚房與餐廳),並設有一個較大的門廳與正廳、第二層34間(作貯倉),第三、四層各34間。樓的內環建有二廳十室(作待客之用)與男女浴室各二間。樓內走廊寬1.56,樓外簷廊寬1.82米。樓門高2.96米,寬3.4米,加釘了鐵皮。樓的內外各有水井一口。樓外附屬建築還有臥室16間、馬房8間、碓磨房6間。環極樓現住有21戶,116人。蘇蔔臣裔孫在本鄉有400餘人,不少在南洋,其中僑居緬甸較多。
取名“環極樓”,有一種說法是:北極星又稱北辰星,居子位向午方,常居其位而不見移,為天體眾星之主。有人作詩說:“有水必趨東,無星不拱北”,意思是眾星拱繞北極而旋轉。這座樓坐北壬子向丙午之位,所以取名“環極樓”;還有一種說法是:環即圓,“圓(環)”乃吉詞,“環極”,即願其吉祥(圓好)至極。
環極樓最大的特點是抗震性能特強,300年來歷經多次地震,據縣誌記載,1918年2月13日(民國七年農曆正月初三日)永定發生7級大地震,附近田裏的泥漿水噴起幾丈高,樓頂的磚瓦幾乎全被震落了,餘震數次,共計十餘分鐘,環極樓正門上方第三、四層厚牆被震裂,裂口近20釐米,長近3米一尺多寬。可是地震過後,由於圓樓的向心力和架構的牽引作用,裂縫竟奇跡般地慢慢合攏,僅留下一條細長的裂痕,而整個樓體安然無恙、巍然屹立。有的日本朋友參觀後說:“這樣的樓建在我們東京那就太好了!” 在環極樓的中心點上,用力跺腳或放聲呼喚、歌唱,可以聽到十分明顯的回聲,好像北京天壇的回音壁。
環極樓還有一個很特別之處:樓內部中心環無祠堂之設,而是空曠的院落。這在永定眾多土樓中是絕無僅有的。這在重禮循綱的封建社會是不可思議的。環極樓因此又被稱為“忤逆樓”。人們在感歎環極樓的建築藝術時,也不無敬佩建築師的富有創造性的反叛精神